農業剩餘資源專欄(3)──農業剩餘資源交換的重要性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農傳媒、農委會,循環台灣基金會等
- 瀏覽人次:650
農業為促進循環經濟的主要核心之一,提升農業及食品產業的競爭力與企業形象儼然成為各國重要的跨領域產業政策。在循環經濟中,每一份資源及剩餘資源都該被妥善利用,以最具價值的方式循環再生,發揮更高的效益。透過農業及食品業所產生的副產物/剩餘物,經過再利用循環技術讓其成可使用資源提供給需要者。
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的產業現況
根據農委會統計資料,110年國內農業廢棄物約為507萬公噸,其中以禽畜糞、稻桿、稻殼、果樹枝條、廢菇包為主要大宗資源。國內循環農業資源的再利用量從108年的5.2萬公噸,於109年已達12.5萬公噸,其成長率超過200%。在減碳效益方面從108年的3.7萬公噸,於109年已成長為6.1萬公噸,共計9.8萬公噸,相當於25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雖國內平均一年約可產出近500萬公噸農業廢棄物,在行政院主計處「綠色國民所得帳農業固體廢棄物」公布資料中,農業廢棄物以堆肥或就地翻耕等方式,可妥善處理約九成以上的農業廢棄物,卻也代表國內農業廢棄物較少達到加值、最有價值的利用。根據循環台灣基金會的生物價值金字塔圖,其中金字塔即為農業剩餘資源的四大再利用方向:材料、飼料、肥料與能源,金字塔尖端之利用方向代表可再利用體積越小、產值越高;金字塔越底端之利用方向代表可再利用體積越大、產值卻越低,我國所產出農業剩餘資源可以透過金字塔圖開發多項利用,以加值再利用、最有價值為目標,達到農民創造收益與減碳效益。
農業剩餘資源資訊平臺在循環農業中的角色
過往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所面對之困難,通常包含以下幾點:資源集運成本過高、資源供應資訊不完整、循環產業鏈未充分鏈結,為協助循環農業與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本網站由農委會輔導成立,為解決資源再利用所面對之困難,建置多項平臺功能,提供循環農業中供應與需求兩方使用。
一、循環農業資訊與資源地圖功能
在農業剩餘資源資訊平臺(以下稱本網站)可以找到循環農業相關新聞、認證。技術新知等資訊;本網站更蒐集農、林、漁、畜剩餘資源生產資料,提供資源地圖查詢功能,提供給使用者查詢各大資源熱點。
二、農業剩餘資源與技術的交流平臺
透過本網站可查詢到與農業剩餘資源相關的料源與技術,協助農民及相關業者刊登農業資源於平臺上。本網站也提供技術開發者刊登技術資訊,提供給使用者交流,進而獲得對於自身產業有獲益性質的技術,例:黑水虻養殖技術、蚵殼再製餐盒、鳳梨葉纖維抽取技術等。
三、提供會員自行刊登剩餘資源的需求
如本網站尚未刊登與自身產業相關的資源技術資訊,可以在加入會員後於會員頁面中的登錄需求表單,讓相關業者或學術單位立即了解需求並與主動與需求者聯繫或透過本網站人員為需求者媒合適合的業者。
四、提供線上線下交流媒合會、工作坊
為促進農業與產官學等單位更近距離的交流及協助農民對於剩餘資源的利用更加有效益,每季將不定期舉辦相關剩餘資源、循環技術等交流媒合工作坊,提升農業循環的普及率。
五、培養循環農業人才
循環經濟為未來發展主要趨勢與目標,為此本網站將提供完整的培育發展的訓練體系,強化農民及相關產業對於農業循環的知識提升及相關證照的考取。
六、協助產業申請循環認證及輔助
政府為鼓勵產業向循環經濟方向轉型,提供農業循環技術開發輔助的申請,透過本網站的業界參與計劃頁面內,可依流程申請相關輔助,讓各產業擁有更多資源快速朝向循環經濟的型態前進。
七、提供循環相關最新文章及新訊
本網站提供所有台灣國內外與循環經濟、循環農業相關的新聞專題文章等資訊,提供給所有會員,達到資訊共享目的。
我們的願景與使命
農業剩餘資源資訊平臺將持續推廣台灣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的廣泛普及,提供剩餘資源轉換為可利用資源、推廣循環技術交流、培養循環綠人才、協助產業循環計劃的開發等,從農民至產業到一般大眾都能完整認識並認同循環模式,我們將努力不斷的整合資訊提供給社會大眾,期許不久將來這樣的生活理念,將能夠深植每一位台灣人民的心中,一同打造循環綠經濟生活,前進「農業零廢棄」時代。
參考資料:
廢棄物變資材循環農業有商機 消費者願掏新臺幣支持 農傳媒 陳儷方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47399
產品點廢變黃金、技術輸出潛力強 晉身亞太區循環農業領頭羊 農委會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246
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介紹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 蔡文田 特聘教授
https://agriculture.npust.edu.tw/2022/11/agr_waste/
循環臺灣基金會-焦點議題 農食(食)
農食(食)・循環台灣基金會 (circular-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