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全國首創 農業剩餘資材資源循環計畫啟動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嘉義縣政府新聞
- 瀏覽人次:157
資料來源:嘉義縣政府新聞(另開新視窗)
發布單位: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
資料來源: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
嘉義縣是農業大縣,大量使用「農膜」栽種絲瓜、番茄、鳳梨、西瓜、洋香瓜等作物,不只防止雨水沖刷、抑制雜草,還可反射陽光、調節溫濕度減少肥料農藥使用,是不可或缺的資材,然而農膜屬消耗品,不斷汰舊換新、無法回收只能燒掉,
間接造成環境負擔,嘉義縣政府從源頭思考,全國首創推出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計畫,將農廢再製產品。 根據農糧署統計,我國每年農業生產後,衍生的農膜超過1萬公噸,嘉義縣每年產出約552.8公噸的廢農膜,數量很可觀,
由於農膜廢棄後夾雜泥土、植物殘株,無法有效再利用,農民長期苦無去化管道,大多直接進焚化爐,部分甚至會將其作為垃圾丟棄,甚至違法棄置掩埋、私下焚燒。 嘉義縣環保局今年訂定「農業剩餘資材(廢農膜)循環清除處理原則」,
設立農業剩餘資材暫置場,媒合轄內再利用業者收受本縣廢農膜,經回收後可透過水洗、破碎、熱處理、押出等程序再製成塑膠粒料,進而製成產品,嘉義縣可進一步成為農廢循環示範據點。 農廢循環成果發表19日在中埔鄉舉辦,縣長翁章梁率鄉長李碧雲、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縣議會秘書長李光耀、議員陳柏麟、鄉農會總幹事李甯潔、布袋鎮農會總幹事林瑞蓬、環保局長張輝川、農業處長許彰敏與會,並邀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農糧署資源利用科長李協昌見證,
也邀集農膜清洗業者東石合作農場、廢塑膠再利用業者英發企業公司、彰化縣宏恩集團展示PE膜、塑膠瓶、塑膠花盆等高附加價值再生製品。 翁縣長也前往絲瓜棚實地示範抖落廢農膜塵土、捆好動作,宣導正確收取方式,透過抖落砂土達到再利用業者允收標準。
中埔絲瓜產銷第8班班長林德昇指出,農膜資源循環目前剛開始推廣,相信可大幅改善回收問題,過去都由幾位農民共同收集,並花錢請清潔隊處理,現推動資源循環,不用多花錢、也順便解決堆積的農膜,相當不錯,未來若業者還願意出資回收,對農民工作肯定很加分。
黃貞瑜表示,只要找到價值、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廢棄物,不管民間、政府都在積極尋找廢棄物的養分,放入另一個永續循環創造價值,縣農會扮演重要基層,也允諾會與各鄉鎮農會鼎力支持,在第一線大力推廣、向農民宣導。 翁章梁說,農膜屬消耗品,去處是一大問題,
也間接衍生自行焚燒、丟入排水溝等問題,透過經濟循環,縣府媒合廠商回收再製新產品,新興的商業價值讓農膜不再是垃圾,而是變現的黃金,若經營得當,未來廠商可補貼農民更大量回收,環保、經濟一舉多得。 環保局指出,資源循環創造超過20倍的經濟價值,形成循環鏈後,可望削減本縣廢農膜處理87%的碳排放量,逐步淨零碳排,嘉義縣正式啟動農業剩餘資材循環計畫,與農業處攜手、結合農會體系深入農民,翻轉廢棄物價值。